总之——
楚长志一家被遗漏,有多种原因,但最主要的,还是他们家自己。
始终认为自己不是农人,和村里的人保持了的距离。
但凡他们当时和任何一个村人有较好的感情,也不至于整个村子的人都跑了,也没人发现他们家不在。
不过现在说这些,显然没什么意义。
楚长志虽然被赵六“讥讽”得有些脸色难看,但现在“有求于人”,他还是没有冷脸回去。
而是客客气气的继续问:“赵捕头,小赵捕快,这到底发生了什么?你们可否先告知在下。”
“边走边说吧。”赵捕头也不想因为楚长志耽搁自己的时间,要知道他到现在午饭都还没吃呢。
不过说是边走边说,但其实赵捕头是顺便把楚长志一家领着,一起往县城里去了。
具体的情况,是他身后领着的村人告诉他们的——
“瓦然叛乱,打了郴州一半了,据说马上就要往禹州这边打,首先被打的就是咋们陈阳县。”
这人一开口,就证明了消息这种东西,即便不是谣言而是事实,在传播的时候,也会变形。
赵捕头听了,差点没翻白眼,本来想回驳,但他没吃午饭,没那么个力气。
天知道,他们这次出来,一辆公派的车都没有,别说马车了,那是牛车骡车都没有了。
全程都靠步行。
你问衙门的车去哪了?
当然是被现在权利最大的护城军给征用了啊,还有刘县令自己,总得给自家人留两辆跑路用。
所以他也懒得纠正后面的人“乱说”了。
何况对方这话,现在看来是乱说,但再过两日,或许就不是乱说了。
瓦然叛军要真打次阳县的话,陈阳县除了县城有城墙可以挡一挡,其他地方,都得沦陷。
“可惜了田里的庄稼啊!”
原本再过十来天,就可以收获了,可现在,要是这仗一直打下去的话,这些粮食就无人来收。
很可能会烂在地里……
此时跟着赵捕头走向县城的,都是被赵捕头抓住的民丁,他们有的其实已经都五十岁了。
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名正言顺的摆脱兵役,他们毫不犹豫的跟着赵捕头的走了。
有的呢,则是不想离开陈阳县,觉得当民兵,帮着守一守县城,或许能守住自己的土地。
毕竟这瓦然一族,听说都是在深山老林里生活的,压根不会种植粮食,也不懂收割粮食。
说不定对方打来后,不会动这些田地也说不定……
不过这样的想法,终归是有些“天真和美好”,瓦然族既然敢叛乱,那肯定不是没脑子的来打。
他们也是需要粮食作为补充的,遇到现成的粮食,他们不会收割,难道不能驱使大燕百姓来收割吗?
他们早不反叛,晚不反叛,偏偏选在秋收前夕来……
这打得什么算盘,只要是脑子不傻的人,都能看出来。
所以刘县令此刻已经接到了州城那边下来的命令,如果次阳县被攻击,他们要全力支援。